【專訪】政治大學資訊學院院長暨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胡毓忠

報導出處:CIO Taiwan

政治大學資訊學院院長暨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胡毓忠

政治大學資訊學院院長暨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胡毓忠


活用傳播、金融優勢培育跨界人才


因應創新科技快速湧現,成為產業創新的重要動能。政治大學成立資訊學院,在現有資訊專業技術基礎之上,培養資訊技術與跨域專業知識相輔相成的跨域人才。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

著資訊科技(IT)快速發展、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無論是時下流行的數位金融、串流傳播、智慧製造等,都需IT人才的協助,全球對跨域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也代表跨領域學習與實際運用已勢在必行。早在10多年前,政治大學即有成立資訊學院的規劃,最終在2021年7月22日順利通過教育部核定,正式成立資訊學院。

政治大學把原本設於理學院的資訊科學系、數位內容與科技學士學位學程、社群網路與人智計算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調整至資訊學院。資訊學院的成立,象徵政大邁入新的里程碑,以IT結合政大既有的文法商與社會科學優勢,打造有別於其他大學的鮮明特色,全力為台灣培育跨界人才。

政治大學資訊學院院長暨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胡毓忠說,許多大學都有電資或資訊學院,但主要是著重在傳統資訊軟硬體領域,如晶片設計等。政大在傳播、金融領域堪稱執全台灣牛耳,成立資訊學院之後,能與原有傳播、金融領域的優勢結合,甚至也可透過與其它學科的合作,來培養有別於傳統理工大學的資訊跨域人才。


接軌國際趨勢 培育跨界人才


政治大學資訊學院院長暨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胡毓忠


胡毓忠說,許多大學都有電資或資訊學院,但主要是著重在傳統資訊軟硬體領域。政大成立資訊學院後,將與原有傳播、金融領域的優勢結合,培養有別於傳統理工大學的資訊跨域人才。

政治大學成立資訊學院的主要發展目標是IT的研究、教學與應用,主要涵蓋人工智慧、大數據(Big data)分析、資訊安全、行動通訊和物聯網等項目。期望能為非資訊技術背景的學生提供跨域整合課程,在現有資訊技術基礎之上培養具有應用資訊技術與跨域專業知識相輔相成能力的新世代,並期望在教師之間建立跨學科研究與整合,引領政治大學在人文社會學科的知識資產,邁入全新的數位時代,進而開發學校潛在的長期利基,朝向數位腦力與知識經濟的願景。

在數位科技快速發展中,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已成為世界潮流,培養跨域優秀人才也是全球趨勢。資訊學院主要目標之一,即是推動跨域合作,積極地與校內各學院進行跨域合作,結合教育學院發展數位學習、與法學院探討科技倫理與隱私保護,並與傳播學院合作發展新數位媒體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既有人文法商與社會科學的專長優勢下,將成立對校內招生的人工智慧應用學士學位學程。

胡毓忠院長指出,資訊學院的短期目標,主要是鎖定資訊安全、全球傳播及國際金融等多元領域,如偕同法學院申請開設的「資訊安全與個人資料保護碩士學位學程」,以及與傳播學院等四個學院合作的「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至於在社會責任方面,資訊學院將以資訊理論與技術為核心,擴展及實踐資訊創新與應用以解決社會問題,整合人、社會及IT三者帶動社會創新,希望能實踐社會公益並產生社會影響力,以達成大學社會責任的理想目標。在人才培育部分,則將IT融合政治大學現有學術優勢領域,如人文、法商、傳播、教育、國際事務及社會科學等,創造國際獨有人、IT與社會三者整合的發展藍圖,透過IT專業知識之訓練,再輔以跨領域學習,促使學員擁有跨專長、跨領域、跨視野的專業能力。


開設全創碩學程


隨著各種新媒體持續湧現,全球對新傳播人才需求攀升。為此,通過教育部審核通過後,政治大學在校長郭明政的帶領下將成立全臺首個跨學院、跨國培育新媒體全方位傳播人才的國際學位學程 ─ 「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全創碩)」,預定每年招收60名碩士生,半數為國際生,半數本地生,學程目標除了人文、社會素養以及新媒體,同時將重視與媒體有關的IT。本學程將提供高額獎學金給學程學生,期盼扮演為台灣發聲、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重要橋樑。

過去幾年,在全球各種社群媒體快速成長下,許多傳統傳播管道無法解決的問題,勢必需要結合傳播、創新科技與國際實務等領域,才能真正回應市場期待。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是非常務實的課程,兼顧學術與實務面,將整合數位媒體、科技創新和在地政經社會文化等三個學群,以新媒體平台、數位匯流與創新科技、兼具在地意識與全球視野的學習,培育學生融合人文、社會科學、資訊傳播跨領域跨國的視野與能力。

因應國際市場對數位科技傳播人才需求,此課程將集結政大最具優勢的傳播學院、文學院、法學院、創新國際學院,以及新設資訊學院等五院師資與資源,規劃嶄新的一系列課程,藉由引入國際師資、創造學用合一,擴大培育各領域需要的數位創新人才。

胡毓忠院長表示,這項課程不光集合各學院優秀師資,強調國際連結與在地素養,特別是在授課部分也會採取中、英文雙語進行,所以在遴選外籍生時,也會要求擁有一定的中文能力。在實習課程部分,會安排海外知名媒體、國際非營利組織、國內外公私部門,進行約六個月的實習,文化部也會提供相關補助。

另外,在現今假新聞盛行,以及許多單位透過社群平台,假借心理測驗搜集資料等事件頻傳,如何杜絕這些事情發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亦是政大成立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的目的之一。未來,政大不排除透過與Google合作,即時確認新聞的真偽,同時藉由設立實驗室等方式,協助產業遏制假新聞事件發生。


人工智慧應用廣 政大培育AI人才


在成立資訊學院、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之外,政治大學也看準在科技發展與軟硬體技術的進步,人工智慧(AI)已從理論研究中,快速普及至生活各個層面之中,成為各項智慧服務的核心。因應此趨勢,由資訊學院左瑞麟教授規劃新增校級行政單位 ─ 「人工智慧與數位教育中心」,結合AI技術研發與教學課程,如果校務會議通過,預計將於2022年2月正式成立。此中心核心目標,為將AI技術結合政大的文法商與社會科學優勢,讓本校非資訊相關科系的學生,甚至台聯大的學生,也能透過互動式線上教育的方式,培養AI技術的基礎能力,以期未來能於職場中有所發揮。

未來人工智慧與數位教育中心的業務主要分為三項,包括人工智慧、數位教育以及資料庫。在AI方面,將以AI多元服務、AI跨域教學及AI產學研究為主軸,期盼能與政治大學的各學院進行跨領域結合,如在法律領域可結合AI進行法律文件判讀與分析,在商學領域上可透過AI進行金融科技相關應用等。除此之外,在資料庫部分,亦將透過AI技術將現有的數位內容資料庫,進一步的數據分析,以供更多師生與研究員使用。

在數位教育方面,中心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開設免費線上課程,希望能提供同學自主學習AI技術的管道。此外,110學年度第一學期也有兩門由中心研究員開設的課程,分別為梁少芬研究員在創新國際學院開設的「Python與自然語言處理的應用」,與黃啟賢研究員在通識教育中心開設的「程式設計概論」。課程設計難度會考量非理工科系學生的能力,期盼透過實作讓學生發現問題,進而獲得在AI領域的實質能力。

「在科技部全力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下,目前臺灣已有四所大學設有AI相關的研究與應用中心,研究主題涵蓋AI核心技術、生技醫療、智慧製造及智慧服務等。」胡毓忠解釋:「政治大學的人工智慧與數位教育中心,主要是將AI課程與政治大學特色的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建立有別於其他AI中心的課程,建立自身獨有特色。未來,我們希望此AI中心能獲得科技部支持,成為台灣第五個AI中心,擴大我們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與影響力。」


借重 AI-Stack 擴大AI環境效益


胡毓忠主任也提到政治大學電算中心主要任務,為支援教學研究,提供電腦相關軟硬體、校務行政電腦化、校園網路服務、數位學習、技術諮詢、推廣訓練等相關業務。有鑑於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技術已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涵蓋交通、金融、醫療、製造業等領域,各系所也紛紛開辦相關課程,所以政大電算中心特別引進先進的 NVIDIA GPU 加速運算設備,打造一個穩定、高效的人工智慧學習環境,滿足不同單位的研究及教學使用。除可協助校內教授在各專業領域透過深度學習計算能力,加快相關的研究專案進度,也可讓學生提早了解人工智慧的實作經驗。

根據電算中心提供資料顯示,AI伺服器在深度學習方面的表現,是傳統CPU伺服器的72倍。相較於20個節點的Spark伺服器叢集,分析大型資料集的速度提高百倍以上,每秒可處理超過三萬張圖片,適用於深度學習訓練和推斷等各種作業,自然也能支撐人工智慧與數位教育中心、大數據實驗室等專案需求。

胡毓忠主任表示,學校內部的AI專案需求非常多,我們需要一套能夠讓AI伺服器發揮最大效益,同時簡化設備維護的方案。在同仁評估與測試之後,電算中心引進數位無限與峰儀科技團隊的AI專業技術,導入 AI-Stack 方案,讓不同單位的AI需求都能被滿足。目前GPU教學研究雲支援多種主流開發環境,透過圖形化操作介面,不同技術能力的使用者,都能快速存取所需的資源,對於推動AI專案帶來很大的幫助。

隨著政治大學成立許多新學程,電算中心也會持續收集各學系的需求與意見,持續擴大AI環境的運算能量,全力滿足不同研究專案、學習等需求。

Infinities
Infinities

數位無限軟體(InfinitiesSoft)專注於為企業解決虛擬化、容器化、微服務、邊緣運算、混合雲管理、異質IT環境與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整合異質雲管與熱門的開源AI深度學習架構和開發工具環境,提供一站購足的AI機器學習雲平台方案AI-Stack。

相關文章